o 2025年6月,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已连续第33个月收缩,同比下降3.6%,为近两年来最小的收缩幅度。所有商品类别的生产者价格均有所下降,尤其是煤炭(同比下降21.8%)、石油和天然气(同比下降12.6%)以及钢铁(同比下降11.3%)。
o 同时,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略微回升呈正增长,主要受政府促进消费措施的支持,例如“以旧换新”项目。电器价格年同比增长率从2025年5月的0.1%上升至0.7%。然而,由于国内消费支出走向仍不明朗,以及生产者随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持续下降趋势而下调商品价格,通胀率仍处于0.1%的低位。
o 今后中国仍然面临通货紧缩风险,预计2025年全年通胀率仍将维持在低位。具体如下:
1. 由于“以旧换新”项目涉及的商品为汽车和智能手机等耐用品,且部分地方政府在开始面临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已开始宣布暂停补贴并限制每日补贴额度,因此预计下半年以旧换新项目的积极效果将有所减弱。
2. 贸易战不确定性高企的风险正对中国制造业构成压力。尽管中美之间达成了临时关税减免协议,但当前的关税水平仍然较高,以及未来关税的走向和水平也仍存在高度不确定性,这将导致制造商倾向于推迟投资和生产,反映在工业产出的增速持续放缓。
3. 中国制造商在多个行业仍面临价格战,2015年5月中国工业利润大幅萎缩。
o 开泰研究中心认为,中国生产者价格持续下行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剧中国廉价商品流入包括泰国在内的东盟国家的问题。展望未来,中国制造商仍有可能因自2025年8月1日起各国关税水平趋向上调将加大中国的商品产能过剩问题而进一步下调产品价格。中国部分行业,例如电器和医药产品的库存仍处于高位,这将持续对中国出口目的国的商品价格构成压力,尤其是东盟国家如越南以及泰国。
=================================
详情请参阅开泰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KRC-TH
注:
本研究报告系依据可靠的资料来源撰写而成,旨在向公众提供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其用于商业或其他用途时的正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本公司可不经预先通知随时更改本报告中的信息。使用者在使用本报告中所包含的信息时须谨慎判断并自行承担由此所带来的风险。本公司对于使用者或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所含信息而造成的损害概不负责。本报告所含信息不应被视为针对商业决策的任何意见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