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政府陆续出台应对价格战和产能过剩的反内卷措施后,例如对钢铁和煤炭行业实施产量配额,并将汽车企业对供应商的付款周期缩短至60天,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的跌幅逐步收窄。
2025年10月,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连续第4个月下降,同比降幅为2.1%,较9月的-2.3%有所收窄。这反映出中国政府的“反内卷”措施在部分行业对生产者价格水平发挥了支撑作用,例如钢铁(黑色金属)、煤炭以及汽车产业。
2025年10月,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由9月下降0.3%转为上涨0.2%,受到10月初中国国庆长假期间服务业的拉动。尽管食品价格跌幅有所收窄,但仍对中国通胀构成压力。此外,核心通胀有所改善,同比涨幅从上月的1.0%升至1.2%。
尽管部分行业的生产者价格指数跌幅有所收窄,但价格战和产能过剩问题的解决仍需明确的政策措施,并且需要时间。此外,政府还应出台需求侧的支持政策,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其他问题,例如裁员。与此同时,受房地产行业问题及贸易战不确定性的影响,国内消费者信心仍处于低位。
开泰研究中心认为,通货紧缩风险将在2025年剩余时间乃至明年持续对中国经济构成压力。国内消费仍呈疲弱态势,而“以旧换新”政策对消费的积极影响开始减弱,仍有必要出台更多促进国内消费的支持措施。
=================================
详情请参阅开泰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KRC-TH
Scan QR Code
注:
本研究报告系依据可靠的资料来源撰写而成,旨在向公众提供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其用于商业或其他用途时的正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本公司可不经预先通知随时更改本报告中的信息。使用者在使用本报告中所包含的信息时须谨慎判断并自行承担由此所带来的风险。本公司对于使用者或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所含信息而造成的损害概不负责。本报告所含信息不应被视为针对商业决策的任何意见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