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努廷·参威拉军总理领导的泰国新一届政府于9月29日向国会提交了施政纲领,涵盖经济、国家安全、自然灾害与环境、政府行政管理与法律改革五大施政重点。经济是新政府的首要施政重点,短期内将着重刺激购买力、解决债务问题、恢复旅游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应对美国关税措施的影响;中长期则强调维护财政纪律,推进经济与社会结构性改革(见附录)。
开泰研究中心认为,新政府的短期经济政策即“速赢”(Quick Win)措施有助于减轻民众生活成本压力并支撑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其中最重要的两项措施是:
- “各付一半增益”计划:第一期将在11-12月实施,旨在提振第四季度的消费。初步估算,该计划总预算约600亿泰铢,涵盖面向2,000万名普通民众的“各付一半”消费补贴和面向1,300万名国家福利卡持有者的消费补贴,预计将带来约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15%的新增支出。然而,由于目前民众购买力疲弱,表现为边际消费倾向(MPC)偏低,该计划的实际刺激效果可能有限。此外,仍需等待预算安排、使用条件等相关细节的明确。预期该计划对今年GDP增长的额外拉动效果可能不大,因为该计划使用上届政府已编制但尚未使用的经济刺激计划下的预算。
- 国内旅游刺激计划:政府正在研究在旅游季节推出额外的国内旅游刺激计划,具体细节尚待公布。该措施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将取决于预算规模、实施时间、适用范围及消费条件。如果在旅游季节实施,效果可能优于气候不稳定的非旅游季节。然而,国内旅游仍受经济增长和收入放缓的制约,同时泰国民众出境旅游日趋活跃,源于各国的免签证措施使出境游更便利且更具性价比。另一方面,在全球旅游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恢复国际游客信心并提升泰国旅游吸引力仍然任重道远。
然而,由于未来泰国财政空间有限,加上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对泰国财政状况的担忧,财政政策的实施必须更加注重收支平衡和效益,并严格遵循财政纪律框架。为此,政府已制定财政整合计划,通过税制改革扩大税收基础,同时提高预算支用的效率。
此外,新政府还面临执政时间和行政权力限制的挑战,因为本届政府在下议院控制的席位不到议员总数的一半,其获得最大反对党支持而得以执政的条件之一必须4个月内解散下议院,而且作为少数派政府,其重要政策的推动及预算执行受到反对党牵制。下议院解散后,政府将进入看守状态直到新政府就职,这个过程也是4个月左右。看守政府只能履新必要的职责,不得采取新的政策或批准新的建设项目等。
不过,本届政府仍可通过加快财政预算支用尤其是投资预算拨付来支撑经济。2025财年第四季度(2025年6-9月)财政预算支用明显放缓,部分原因是总理被解职使政府进入看守状态。截至9月26日,2025财年(2024年10月-2025年9月)投资预算执行率为60%,低于2024财年的65%。同时,由于2024财年预算批准延迟所产生的加速支用惯性,2025财年第一季度(2024年10-12月)预算支用率较高,导致2026财年第一季度(2025年10-12月)的预算支用率可能低于上财年,因此存在加快预算支用以支撑经济的空间。
附录:新政府经济政策概要
短期政策:
- 提升民众消费能力: 通过实施“各付一半”计划刺激消费;降低日常生活支出,如能源和交通费用。
- 解决债务问题并增加流动性: 解决体系内个人债务问题,每个债务人不超过10万泰铢;为中小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每家企业不超过100万泰铢;建立融资渠道,便利具备良好还款记录的债务人获得资金。
- 扩大普通民众的储蓄投资机会: 提供便捷的政府债券购买渠道,以获取更高利息收入;开发储蓄型彩票产品,购买彩票资金的一定比例可转为储蓄。
- 振兴旅游业:推动2025年第四季度的国内旅游,重点推广二线府治旅游;重建国际游客信心,提升游客安全保障和便利服务。
- 促进投资:打造现代化且具竞争力的投资环境;鼓励投资外商与泰国企业合资,并在泰国建立生产供应链。
- 应对美国关税措施的影响:构建“泰国团队”(Team Thailand),提升与现有贸易伙伴的自由贸易水平,同时积极开拓新市场;关注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SMEs)及农民群体;解决原产地权益滥用问题,并防止倾销行为。
中长期政策:
- 维护财政纪律:在收入与支出两方面执行符合财政纪律框架的财政政策; 管控预算外支用,在长期内降低公共债务负担;增强经济稳定。
- 重塑泰国,提升国家竞争力:从数量导向转向注重价值创造,奠定国家经济结构基础;提升农业部门水平; 提升劳动力技能(技能提升和技能再造),鼓励技术应用;为民间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夯实基础,使其跟上全球发展步伐,并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目标产业发展;发展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系统,以支持国家发展;推动泰国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
详情请参阅开泰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KRC-TH
注:
本研究报告系依据可靠的资料来源撰写而成,旨在向公众提供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其用于商业或其他用途时的正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本公司可不经预先通知随时更改本报告中的信息。使用者在使用本报告中所包含的信息时须谨慎判断并自行承担由此所带来的风险。本公司对于使用者或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所含信息而造成的损害概不负责。本报告所含信息不应被视为针对商业决策的任何意见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