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play mode (Doesn't show in master page preview)

2020 年 8 月 13 日

经济文摘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发布公覆盖整个食品生产链的过敏原管理新标准, 可能增加成本负担,但经营商必须执行

คะแนนเฉลี่ย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在最近举行的第43次会议上讨论了提高食品生产链经营商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议题,包括初级生产商、加工厂、零售商店和餐厅在内的食品生产链经营商必须做好应对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拟发布题为“食品经营商过敏原管理行为准则"的新标准的准备。该新标准自2017年开始起草,初步定于2020年底颁布实施。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列出的过敏原分为8类:含麸质谷物、牛奶和奶制品、蛋类、木本坚果、花生、大豆、甲壳动物产品(如虾、蟹)以及浓度大于10毫克/千克的硫。

 

        该新标准与原有的良好操作规范(GMP)/危害分析重要管制点(HACCP)系统的规定有所不同。此两项标准所定义的危险为物理、化学与微生物的危险,而新标准将增加过敏原并规定控制过敏原的方法,如考虑所有活动中的过敏原、规定机械工具的清洁方法、员工培训,以及考虑各国相关法律以及对过敏原过敏的人口群体,从而使对食品生产中所产生的过敏原的管理更加高效并覆盖整个食品生产链。

 

        实际上,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是所有国家都将采用的国际标准。 即使该标准并非法律性质的强制规定,但如果发生国际贸易争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将被视为解决争议的标准。这意味着食品生产链中的经营商执行该标准是极为必要的。

 

        食品安全是全球重视的议题。据世界变态反应组织评估,全球患食物过敏症的人口数量不少于2.4亿人,同时食物过敏原污染也是最常见的食品召回(Food Recall)原因之一。2019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食品召回统计数据[1]显示,食品召回的最常见原因是标签不正确造成危害(约占全部召回食品的49%),主要错误是商品标签上未列示过敏原,最常见的3大召回食是即食食品、冷冻食品以及牛奶和奶制品。泰国有6种商品曾被召回,其中之一就是发现过敏原的加工食品。随之而来的业务影响是可能导致该商品被按法律处置以保护进口国的消费者,如让商品退出市场、调查有关事实、销毁或退回原籍国等,从而给企业造成损失。

 

        成品食品、加工食品和即食食品的出口商须做好应对新标准的准备,因为泰国的出口市场如日本、美国、欧盟、中国等在控制过敏原污染方面将采取更严格的措施,尽管目前尚未严格执行,但为来趋向更加严格。不过,由于泰国食品出口经营商已执行良好操作规范(GMP) /危害分析重要管制点(HACCP)标准,开泰研究中心初步认为,尽管短期内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新标准将使经营商为避免整个生产链的过敏原污染因需要将生产线分离、重新设计或安排生产流程、员工培训、机械工具保养、包装、运输等而承担的食品生产管理成本增加而影响净利润或营业利润率,但从整体上看,仅此因素不应影响泰国向世界市场出口食品的前景。开泰研究中心预计,2020年泰国对世界市场的食品出口总值约为258.2-271.8亿美元,萎缩5.0%至0.0%。

 

        国内消费者也同样得到保护,反映在进口食品在国内销售也须按照新标准执行,由有关部门尤其是负责按GMP、HACCP标准以及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等国际标准制定从国外进口的农产品和食品标准的国家农产品和食品标准局(National Bureau of Agricultural Commodity and Food Standards)进行监督管理。目前,泰国每年进口的食品总值约为110亿美元。


[1] 卫生部次长办公室食品安全促进和支持局(Bureau of Food Safety Extension and Support)




Scan QR Code


QR Code

注:

本研究报告系依据可靠的资料来源撰写而成,旨在向公众提供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其用于商业或其他用途时的正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本公司可不经预先通知随时更改本报告中的信息。使用者在使用本报告中所包含的信息时须谨慎判断并自行承担由此所带来的风险。本公司对于使用者或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所含信息而造成的损害概不负责。本报告所含信息不应被视为针对商业决策的任何意见或建议。

经济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