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2014年第四季度因9月底的经济刺激措施加速增长,有助于推动2024年全年中国经济实现政府既定的增长目标。支持因素包括:
1.工业产出增长良好,尤其是在电动汽车和工业机器人等新产能相关行业。
2.制造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在科技服务相关行业。
3.出口增速较去年提升,尤其是在2024年下半年因担忧新一轮贸易战而加快向美国等主要市场的出口。
然而,2024年中国经济复苏迹象并不平衡。可以看出,制造业仍然是重要支撑因素。而国内消费增长仍然受到消费者信心低迷的压力,尽管政府推出了刺激消费措施,例如以旧换新项目和在上海发放电子优惠券等。同时,2024年房地产行业仍然是对中国经济构成压力的因素。
2025年,在新一轮贸易战风险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将重点通过大规模的货币和财政宽松措施来刺激国内消费和投资。然而,房地产行业等旷日持久的国内问题仍将成为对中国经济造成压力的因素。因此,开泰研究中心认为,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放缓至4.6%,具体如下:
1.美国加征关税的净效应将导致2025年中国出口增长放缓。自2018年贸易战以来,中国出口结构对美国的依赖度有所降低。2018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占比约为20%,而到了2023年这一比例降至约15%。同时,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也从2018年的3.8%下降到2023年的约3.0%。
2. 预计房地产行业复苏还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房价和销售量趋于继续放缓,但缩幅比去年有所收窄,源于中国政府自2024年以来逐步推出房地产支持措施,预计将持续到2025年。
3.通货紧缩风险上升,由于消费者信心仍然低迷,预计需求仍将放缓。同时,新一轮贸易战风险将导致产能过剩问题加剧,对价格水平形成下行压力。
4.刺激措施将有助于支撑2025年的中国经济,但预计这些措施的规模不足以恢复企业和家庭的信心:
- 财政措施:预计2025财年预算赤字目标将高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此外,中国政府将增加长期债券的发行,并采取措施刺激内需。
- 货币政策:预计2024年的货币政策将更加宽松。然而,人民币贬值趋势可能对2025年中国货币政策造成制约。在美国总统大选结果公布后,人民币已经贬值了2.6%。
为此,应关注中国政府在2025年3月中国两会上公布的经济增长措施和目标的具体内容。
=================================
详情请参阅开泰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KRC-TH
.jpg)
Scan QR Code
注:
本研究报告系依据可靠的资料来源撰写而成,旨在向公众提供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其用于商业或其他用途时的正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本公司可不经预先通知随时更改本报告中的信息。使用者在使用本报告中所包含的信息时须谨慎判断并自行承担由此所带来的风险。本公司对于使用者或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所含信息而造成的损害概不负责。本报告所含信息不应被视为针对商业决策的任何意见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