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中国通胀率重回负值,同比下降0.4%,主要受到2024年同期鸡蛋和新鲜蔬菜等食品价格较高的基数效应影响。与此同时,核心通胀率同比上升至0.9%,反映出刺激内需的政策仍对国内消费者支出产生积极影响。
2025年8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已连续第35个月下滑,但降幅较上月收窄,由7月的同比下降3.6%缩小至2.9%。其中,作为中国计划推行反内卷(Anti-Involution )政策的重点行业之一的黑色金属行业的PPI降幅也有所放缓。PPI降幅的收窄与2025年7月中国工业企业利润降幅的放缓相一致,当月利润同比下降1.5%,较6月同比下降4.3%有所改善。
开泰研究中心认为,在2025年剩余时间里,中国通胀率仍将维持在低位,通缩问题将继续对国内消费和整体经济形成压力,具体如下:
1. 尽管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降幅有所收窄,且中国已推出了反内卷政策,但相关措施仍需时间发挥作用,并需要更为明确的政策来解决问题,尤其是在目前仍存在价格竞争的汽车行业,中国电动车价格仍在持续下调。
2. 贸易战风险预计将迫使部分原本出口到美国的商品转向内销,从而给中国国内商品价格带来下行压力,导致其继续呈下降趋势。
3. 消费者信心仍处于低位,因为房地产行业问题和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仍对收入和就业前景的预期持续造成压力。
中国持续的低通胀趋势和贸易战风险,仍然是导致中国廉价商品大量涌入泰国的压力因素。2025年前7个月,中国对泰国出口增长达22.6%,在东盟国家中居首位。其中,手机类产品和杂项商品对泰国出口增长尤为显著。此外,中国对泰国的贸易顺差达到290亿美元。
=================================
详情请参阅开泰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KRC-TH
.jpg)
Scan QR Code
注:
本研究报告系依据可靠的资料来源撰写而成,旨在向公众提供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其用于商业或其他用途时的正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本公司可不经预先通知随时更改本报告中的信息。使用者在使用本报告中所包含的信息时须谨慎判断并自行承担由此所带来的风险。本公司对于使用者或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所含信息而造成的损害概不负责。本报告所含信息不应被视为针对商业决策的任何意见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