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连续第36个月下降,同比降幅为2.3%,较2025年8月的2.9%有所收窄。此次降幅收窄主要归因于中国政府为解决国内产能过剩问题而出台的“反内卷”(Anti-Involution)政策,带动了黑色金属类商品价格回升。
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连续第2个月下降,同比降幅为0.3%。此次下降主要受到食品类商品价格下跌的影响,尤其是肉类价格同比下降4.2%,鸡蛋价格同比下降7.7%。不过,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Core CPI)则有所回升,同比增长1.0%。其中,家用电器类商品价格上涨2.2%,反映出“以旧换新”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消费。
开泰研究中心认为,未来通货紧缩问题仍将持续对中国经济造成压力。尽管中国政府已陆续出台政策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但中美贸易战局势日益紧张,且仍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将导致部分商品在中国市场被迫降价,这从消费品生产者价格指数仍维持在低位中可见一斑。此外,房地产行业持续存在的问题也将拖累中国消费者的信心。与此同时,预计仍不会出台大规模的消费刺激措施。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将于2025年10月20日公布2025年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同时,中国将于10月20日至23日召开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预计届时将公布《第十五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表1:中国通胀的构成要素
| | 2025年9月 | 同比% | 权重(%) |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 99.7 | -0.3 | |
| 食品、饮料和烟草 | 97.4 | -2.6 | 29.0 |
| 新鲜蔬菜 | 86.3 | -13.7 | - |
| 畜肉类 | 91.6 | -8.4 | - |
| 服装 | 101.7 | 1.7 | 6.3 |
| 家庭设备 | 102.2 | 2.2 | 5.2 |
| 医疗保健与个人用品 | 101.1 | 1.1 | 10.2 |
| 交通与通信 | 98.0 | -2 | 15.4 |
| 教育、文化与娱乐 | 100.8 | 0.8 | 8.0 |
| 居住 | 100.1 | 0.1 | 25.1 |
来源:CEIC、彭博社、开泰研究中心
=================================
详情请参阅开泰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KRC-TH
Scan QR Code
注:
本研究报告系依据可靠的资料来源撰写而成,旨在向公众提供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其用于商业或其他用途时的正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本公司可不经预先通知随时更改本报告中的信息。使用者在使用本报告中所包含的信息时须谨慎判断并自行承担由此所带来的风险。本公司对于使用者或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所含信息而造成的损害概不负责。本报告所含信息不应被视为针对商业决策的任何意见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