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 20 日
国际经济
... 更多
FileSize KB
2025 年 3 月 10 日
2025 年 2 月 10 日
2025 年 1 月 13 日
2024 年 12 月 13 日
2024 年 12 月 11 日
2024 年 12 月 9 日
2024 年 11 月 11 日
2024 年 11 月 7 日
2024 年 10 月 22 日
2024 年 9 月 26 日
2024 年 7 月 16 日
2024 年 7 月 11 日
2024 年 6 月 24 日
2024 年 6 月 13 日
2024 年 3 月 14 日
2024 年 3 月 11 日
2024 年 3 月 5 日
2024 年 2 月 29 日
2024 年 1 月 17 日
2023 年 10 月 19 日
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4.9%,增速高于预期。2023年首9个月,中国经济同比增长5.2%。... 更多
2023 年 7 月 18 日
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低于预期,同比增幅为6.3%,源于多部门经济活动出现放缓迹象,尤其是预期将是今年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持因素的消费者支出以及仍持续抑制中国经济的房地产业。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持因素主要来自服务业和基础设施投资,体现在上半年服务业同比增长6.4%,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2%。此外,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其中是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幅达到51.6%。上述各种因素拉动上半年中国经济持续同比增长5.5%。... 更多
2020 年 7 月 17 日
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从第一季度的同比萎缩6.8%回升至同比增长3.2%,源于中国政府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中取得成效,使国内经济活动进一步恢复正常。同时6月份工业产量从第一季度的同比萎缩8.4%回升至同比增长4.8%;第二季度出口总值从第一季度的同比萎缩13.4%回升至同比增长0.14%,得益于在多个国家新冠肺炎疫情仍严重的情况下医用口罩等药品、医疗器材和设备出口高速增长的暂时性因素。 ... 更多
2020 年 4 月 17 日
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萎缩6.8%,源于中国采取严格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导致经济活动陷入停滞。尽管中国国内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2020年中国经济复苏方向仍不明朗,因为出口仍受到全球多个国家可能同时面临经济衰退的压力,民间消费无法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以及投资仍有待于全球经济复苏走势明朗。因此,开泰研究中心对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持谨慎态度,将全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预测值从2020年1月预测的5.7%下调至1-3%。 ... 更多
2020 年 1 月 30 日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蔓延局势仍趋向持续恶化,促使中国政府采取最高等级的应对措施,以防范和控制病毒疫情进一步扩散。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蔓延期间正值大批中国人外出旅游和消费的春节,开泰研究中心由此预测,仅1个月时间的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初步损失可能高达3,000亿元,约占中国GDP的0.3%,或拖累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低于先前预测的5.5-5.9%,主要对零售、运输和与消费和旅游相关的其他服务业造成影响。不过,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蔓延情况仍然是需要继续跟踪的议题,如果久拖未决,将导致中国经济面临更多的负面风险。 ... 更多
2020 年 1 月 17 日
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与上个季度持平,同比增长6.0%,使2019年全年中国经济增长6.1%,尽管为29年来的最低增幅,仍处于中国官方的目标范围内。中美贸易谈判的积极因素促使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的出口和制造业好转,在美国发出停止加税和继续与中国谈判的信号后出口加速。同时,2019年中国推出的刺激经济政策也有助于确保经济增速没有偏离目标区间。 ... 更多
2019 年 10 月 21 日
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为近30年来的最低增速,低于第二季度的6.2%。中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且处于增速目标区间的下限将成为促使中国政府采取更多刺激措施的压力因素,以确保今年中国经济增长仍在同比增长6.0-6.5%的目标区间内。内部和外部需求疲软都是导致中国经济持续放缓的因素,同时中国政府采取的各种刺激措施可能不足以刺激经济增长。不过,因高负债而导致的金融体系风险导致中国政府在采取经济刺激措施特别是在运用货币政策时必须谨慎。 ... 更多
2019 年 9 月 20 日
中国人民银行(PBOC)拟在近期内推出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CBDC),其主要目标是为了提高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作用以及监控与洗钱有关的活动。中国的央行数字货币将是面向中国公众投放的零售央行数字货币(Retail CBDC),可如现金般使用,且可以1:1的比例兑换成人民币。央行数字货币将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即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数字货币并向商业银行或者中国数字货币体系里的其他主要运营机构投放(第一层),再由这些机构以存取款方式投放给公众(第二层)。采用双层运营体系的优点在于中国官方能够保护中国公民的个人信息权益。... 更多
2019 年 5 月 7 日
由于2019年4月30日举行的最新一轮中美贸易谈判未能取得令双方满意的结果,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自5月10日起把对从中国进口的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的关税从10%提高到25%,给国际贸易形势带来巨大压力。本次提升税率反映出美国需要刺激中国加快按照美方期待的方针进行谈判以取得令双方满意的结果并能在2019年内结束这场贸易战。 ... 更多
2019 年 4 月 17 日
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幅从2018年全年的6.6%略微放缓至6.4%,源于第一季度中国出口值因国际市场需求开始减弱而仅同比增长1.0%,远远低于2018年全年的9.9%增幅。开泰研究中心预测,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可望同比增长6.2%(预测增长区间为6.0-6.4%),而2019年剩余时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幅将在第一季度达到今年的峰值后有所放缓。此外,开泰研究中心认为,中国经济的疲弱态势尤其是债务额加速上升问题,加上外部因素仍存在着较高的不确定性,将导致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仍将有限。 此外,预计2019年泰国对中国出口总值同比增长率介于负0.5%至3.0%的预测区间。今年剩余时间泰国对中国出口值同比缩幅将在今年首2个月达到9.2%后趋向收窄,因将受益于中美贸易摩擦开始趋向减缓以及中国政府的经济刺激措施。 ... 更多
2019 年 3 月 5 日
中国政府在向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将2019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从去年的6.5%调整为6.0-6.5%。开泰研究中心分析了中国官方调整经济增长目标所释出的信号,包括:中国官方释放出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更具灵活性的信号,反映出中国官方预期在面临着贸易战和国内经济疲弱等多重挑战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将出现大幅萎缩。不过,官方仍维持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的目标,可视为政府对维持经济活动、避免经济出现严重停滞的承诺,为此官方将陆续推出各种政策工具。同时,中国政府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制定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与2018年实际增速持平的目标,以保持家庭部门的流动性并刺激消费支出。此外,中国政府释出加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力度的信号,增加政府支出1,500亿元,增长6.5%,使今年的财政赤字达到2.8%,高于去年的目标。 展望未来,2019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政府制定的增长目标,主要源于受到受益于大规模减税(减税总额近2万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政策的消费部门的支持。开泰研究中心预计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6.2%(预测区间为6.0-6.4%)。... 更多
2019 年 1 月 22 日
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幅从2017年的6.8%放缓至6.6%,创近28年来的新低。中国经济持续释出疲弱信号,尤其是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幅仅为6.4%,源于受中美贸易战仍存在着不确定性的影响。第四季度中国出口总值同比增幅从上季度的11.1%降至4.3%,反映出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已开始显现,并导致企业部门的盈利能力下降,体现为2018年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出现近3年来的首次下降,同比萎缩1.8%。 预期2019年中国经济尤其是国际收支将面临更多不利因素。开泰研究中心预计,2019年中国出口总值同比增幅可能从2018年的9.9%放缓至3.0-5.0%,并导致中国民间投资随之放缓,因受到订单增长放慢和企业部门债务维持在高水平的压力。不过,预测2019年中国政府将持续加大实施经济刺激政策的力度,以支撑经济增幅保持在6.0-6.5%的目标框架内。同时,预计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幅将放缓至6.0-6.4%(中间值为6.2%),如果中美贸易谈判能够在下半年达成协议,中国经济增幅有望上升至接近预测增幅区间的上限。... 更多
2018 年 10 月 19 日
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幅从上季度的6.7%放缓至6.5%,为自2009年来最低增幅,源于中国工业生产在贸易争端趋向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继续放缓。9月份中国工业生产指数同比增幅仅5.8%,为31个月来最低增幅,导致第三季度中国工业生产指数平均同比增幅从上季度的6.6%放缓至6.0%。此外,第三季度中国居民家庭消费延续了第二季度的持续放缓势头,尤其是9月份汽车销售量同比缩幅约为11.6%,为2012年1月以来的最大缩幅。不过,中国工业生产自第二季度以来出现加快,尤其是中国加紧对美国出口有助于拉动第三季度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1.2%,进而拉动第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 ... 更多
2017 年 12 月 19 日
最新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仍能够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水平,虽然国内经济活动开始呈现略放缓迹象,但国际贸易仍表现强劲。中国国内经济活动的放缓迹象主要来自于制造业和投资部门,即11月中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从10月的6.2%略放缓至6.1%,为连续第二个月呈现放缓态势,同时今年年初至... 更多
2017 年 11 月 17 日
2017年10月中国最新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的制造业、投资及实际支出等均有所放缓,即2017年10月中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低于上个月的6.6%,今年年初至今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率从9月的7.5%放缓至7.3%,同时零售总额同比增长率也从9月的10.3%放缓至10月的1... 更多
2017 年 10 月 20 日
最新的中国经济数据显示,第三季度中国经济仍呈现良好增长态势:即中国国内生长总值(GDP)同比增长6.8%,较上半年的同比增长率6.9%略微放缓;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而8月的同比增幅为6.0%;同时9月的零售总额同比增长率从8月... 更多
2017 年 9 月 18 日
2017年9月14日公布的中国经济数据指标显示需求和供应全面放缓。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低于7月的6.4%。固定资产投资在2017年1-7月同比增长7.8%,大幅低于同期的8.3%。8月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1%,比7月的10.4%有所放缓。 虽然以上经济数据与之前公... 更多
2017 年 8 月 17 日
8月14日中国公布了7月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大部分低于预期,包括衡量需求或供应的指数。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低于彭博社预测的7.1%,增速比6月的同比增幅7.6%有所放缓;国内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低于彭博社预测的10.8%,增速低于6月的同比增幅11%。固定资产投... 更多
2017 年 7 月 17 日
中国官方公布2017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年同比增长6.9%,延续与第一季度同为6.9%的增长态势。分析单月经济数据后发现,第二季度中国经济的主要动力来自出口年同比增幅随全球经济尤其主要贸易伙伴国如美国和欧盟经济复苏而从上季的8.2%加快为9.4%。 与之相反,第二季度中国国内... 更多
2017 年 5 月 18 日
2017年4月中国经济数据显示出经济开始放缓的信号,源于受到政府部门对制造业产能过剩进行管理和严格控制房地产增长过热等的影响。开泰研究中心认为,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的房地产市场,在2017年第一季度将进入放缓期,主要源于中国央行实行更加紧缩的财政政策,导致中国经济在2017年第一季度... 更多
2016 年 12 月 16 日
2016 年 5 月 19 日
2016 年 1 月 20 日
2015 年 8 月 13 日
2015 年 3 月 18 日
2015 年 2 月 2 日
2014 年 10 月 22 日
2014 年 4 月 17 日
2013 年 12 月 25 日
2013 年 11 月 14 日
2013 年 10 月 18 日
2013 年 5 月 15 日
2013 年 1 月 10 日
2012 年 7 月 13 日
2011 年 4 月 25 日
2010 年 7 月 5 日
2010 年 6 月 17 日
2009 年 9 月 14 日
2009 年 1 月 22 日
2008 年 10 月 21 日
2008 年 8 月 7 日
2008 年 7 月 18 日
2008 年 5 月 15 日
2008 年 4 月 9 日
2007 年 12 月 25 日
2007 年 1 月 17 日
2006 年 1 月 4 日
2005 年 1 月 5 日